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IF4.5,平均3个月接收,值得投稿吗?

原创41 阅读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2025-11-26 19:39:54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1.引言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这本期刊作为美国微生物学会的核心刊物,它深耕抗菌领域很多年,期刊既能承接基础机制的创新探索,也能容纳临床转化的扎实成果,早就已经成为全球抗菌研究者信赖的学术阵地,以及它对国内优质研究的包容度,更让它成为成果发表的稳妥之选。

 

2.核心数据卡片

期刊名称: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

影响因子:4.5

自引率:8.9%

JCR分区:Q1

中科院分区:医学2区

出版国家/地区:UNITEDSTATES

年文章数:406

审稿周期:平均3.0月

是否预警:不在预警名单内

国人占比:16.06%

是否OA:否

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https://www.klxksci.com/sci/565.html

官网网址:http://aac.asm.org/

 

3.安全性与风险核查

影响因子:4.5分特别适配有扎实数据但未达重大突破的成果,从近五年数据看,它的影响因子始终稳定在4-5分区间,发表后的成果引用稳定性极强,8.9%的自引率在抗菌领域期刊中表现优异完全不用担心因期刊分数跳水影响学术价值认定。

影响因子

年发文量:406篇的适中体量是平衡“录用机会”与“学术质量”的最佳状态,单篇稿件可能平均经过2-3位领域专家评审,录用文章的平均被引次数达16次,高于领域均值11次,学术含金量有实打实的保障。

年发文量

 

4.收稿范围

核心研究方向:抗菌药物临床价值为核心锚点,不局限于纯基础实验,更青睐“机制→应用”的完整研究链条,比如耐药性研究,只报道耐药表型不够,要明确耐药基因分型及调控通路;新型抗菌剂研究中,单纯的体外抑菌数据无法打动审稿人,需要配套动物感染模型的治疗效果及毒理学评估数据,特别关注耐药性逆转策略,难辨梭菌等特殊病原体感染治疗等热点方向,这类成果常被优先审稿。

收稿范围

稿件类型:不同类型稿件有明确的录用偏好,原创研究需满足数据完整+逻辑闭环,比如抗菌肽研究需包含“筛选→活性验证→机制解析→安全性评估”全流程数据;综述类文章拒绝文献堆砌,得是提出新观点的专题综述;短篇通讯则适合报道阶段性突破。

 

5.声誉与口碑评估

审稿周期:平均3.0月的周期在抗菌领域属可控范围,且流程透明度极高,首次同行评审决定在32天,据网友投稿反馈,投稿后1个工作日内确认收稿,3-5个工作日完成格式初审(主要核查伦理批件、实验重复次数等关键信息),通过后1周内匹配外审专家,每位专家有明确的30天审稿时限。

审稿周期

APC:按需付费模式特别贴心,作为非OA期刊,默认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发表,仅在作者需要开放获取时收取,但也有部分文章类型是不收取费用,如评论,修正,社论等。

APC

编委会:塞萨尔·A·阿里亚斯是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同时也是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传染病研究中心的约翰·F·三世和安·H·布克奥特杰出讲席教授兼联合主任。

编委会

 

6.常见退稿原因TOP5

1.机制解析肤浅:仅停留在“某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表型观察,未深入解析对靶点蛋白、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未明确与已知机制的差异;

2.实验设计缺陷:新型抗菌剂研究缺少ATCC标准菌株对照,或未按CLSI标准检测MIC、MBC值,实验结果不具备可比性与重复性;

3.数据支撑薄弱:关键结论仅依赖1-2次实验结果,未说明样本量计算依据,未补充独立实验室的重复验证数据,结果可靠性存疑;

4.主题偏离定位:偏向纯微生物分类、生态研究,未关联抗菌药物作用或耐药性问题,与期刊“抗菌药物核心”的收稿方向不符;

5.临床价值模糊:讨论部分仅复述实验结果,未结合WHO抗菌药物耐药性防控指南,未说明研究对临床用药选择、新药研发的指导意义。

 

7.网友经验分享

【微生物药理实验室博士】我们做的黄芩苷逆转MRSA耐药性研究,初稿因只做了蛋白水平验证被小修,审稿人明确要求补充agr耐药基因测序数据和动物感染模型实验,按初审意见完善后1周就录用了,审稿意见非常精准,帮我们把研究做得更扎实。

【三甲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第一次投稿因缺少患者临床用药史和感染结局关联分析拒稿,重写时我补充了20例患者的诊疗随访数据,2个月顺利录用;期刊特别看重研究的临床落地价值,这点一定要注意。

【生物制药公司研发专员】新型抗菌肽的筛选研究,外审重点关注细胞毒性和溶血风险,我们按要求补充了人红细胞溶血实验和小鼠急性毒性数据后顺利录用,这篇文章后来成了我们产品申报的核心学术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