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相关问题


了解相关问题


了解相关问题


了解相关问题


投稿咨询
了解相关问题

加急服务
了解相关问题


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https://www.peipusci.com/sci/5028.html
官网网址:https://www.springer.com/11517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JCR Q3+中科院医学4区认证,4周审稿周期+46.22%高国人占比,作为德国出版的医学与生物工程交叉领域期刊,它的定位与特色值得研究者花2分钟了解!
|
指标 |
具体信息 |
|
影响因子 |
2.6 |
|
分区 |
JCR Q3/中科院医学4区 |
|
自引率 |
3.8% |
|
审稿周期 |
平均4周 |
|
年文章数 |
258篇 |
|
国人占比 |
46.22% |
|
出版属性 |
是否OA可自选 |
|
是否预警 |
不在预警名单内 |
在医学与生物工程、计算科学的交叉领域,纯医学刊或纯工程刊常难以精准匹配研究方向。这本刊聚焦“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技术”的融合应用,恰好填补这一空白——既关注生物工程技术在医学场景的落地,也接纳计算模型(如AI、大数据分析)在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交叉方向研究者提供了专属投稿平台,避免“跨领域硬凑综合刊”的尴尬。

46.22%的国人占比在国际交叉领域期刊中表现突出,编辑团队对国内研究者的研究语境与表述习惯接受度较高,轻微英文语法问题不会成为初审障碍。同时,4周的平均审稿周期在同分区期刊中属于高效水平,流程清晰透明:初审1周内完成方向筛查,外审2-3周聚焦研究可行性,返修意见简洁具体,整体投稿节奏对急于出成果的初研究者友好。

外审核心关注点:交叉研究的逻辑连贯性(如生物工程技术与医学问题的适配性、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数据完整性与方法可重复性,不过度追求突破性创新;
返修意见侧重落地:若需修改,会明确指出“技术应用场景补充”“计算模型参数说明”等具体方向,避免笼统的“创新不足”类表述;
录用导向:以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核心,不依赖作者背景或“关系稿”,国内青年研究者的入门级交叉研究也有较高录用机会。

交叉领域全链条,对口即有机会
技术应用:生物传感器、医疗设备、康复工程等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计算医疗:AI辅助诊断、医疗大数据分析、生物信号处理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基础交叉:医学成像技术、生物力学与医学问题结合的机制研究;
方法学:适用于医疗场景的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MRI自动检测脊柱施万细胞瘤和脑膜瘤模型
A deep learning-based MRI automatic detection model for spinal schwannoma and meningioma

DPCM-DP-EN: 一种无损动态压缩和加密编码方法,适用于具有高存储密度的医学图像DNA存储
DPCM-DP-EN: a lossless dynamic compress and encrypted encode method for DNA storage of medical images with high storage density

交叉方向适配性强:精准对接医学-生物工程-计算交叉研究,不用“跨领域硬凑”;
投稿门槛友好:高国人占比+4周高效审稿,初研究者易上手;
成果安全可靠:3.8%低自引率无预警风险,4区定位匹配毕业、初级职称需求。
对医学与生物工程、计算交叉领域的初研究者而言,它不是“高分顶刊”,却是“稳妥起步的适配选择”——以务实的审稿标准和明确的方向定位,帮助研究者将交叉研究成果顺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