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影响因子0.8,被ESCI收录(非SCIE核心),Recht & Psychiatrie交叉领域小众刊的适配性与风险提示

原创98 阅读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微信添加科研助理

了解相关问题

2025-11-18 16:49:17

《Recht & Psychiatrie》是德国法律与精神病学协会主办的德语专业期刊,内容包括:德国精神卫生法、强制住院、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等本土司法议题等,2025年影响因子0.8,被ESCI收录(非SCIE核心),中科院分区为4区。年发文量仅10–20篇,正文几乎全为德语。,国内高校普遍不认可其用于毕业或职称。仅适合在德语区从事法律-精神病学交叉研究的本地学者,对中国研究者不具实用价值,请谨慎选择投稿。

《Recht & Psychiatrie》期刊封面

查看期刊详细指标入口:https://www.peipusci.com/sci/5716.html
官网网址:https://psychiatrie-verlag.de/series/recht-psychiatrie/

 

1.期刊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期刊全称 Recht & Psychiatrie
ISSN 0724-6737(印刷) / 2751-189X(电子)
创刊年份 1983年
出版语言 主要为德语(部分文章含英文摘要,但正文极少用英文)
出版周期 季刊(每年4期)
出版社 Verlag Ernst & Sohn(德国Wiley旗下专业出版社)
主办单位 德国法律与精神病学协会(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Recht und Psychiatrie, DGReP)
官网 https://www.recht-und-psychiatrie.de

 

2.影响因子

《Recht & Psychiatrie》影响因子(Clarivate JCR 2024):0.8 近5年IF趋势:0.541 → 1.033 → 0.4 → 0.7 → 0.8→ 波动剧烈,反映引用基础薄弱,稳定性不足。

期刊影响因子

3.中国学者发文情况

中国学者发文占比:≈ 0%(近5年无中国机构署名文章) 近 5 年无中国学者发文记录,远低于同分区期刊国人平均占比(5%-10%),推测存在 “地域偏好” 或 “研究语境适配门槛”,投稿成功率极低。结论:该刊对中国学者“系统性不友好”
期刊国人发文量

 

4.发文量

年发文量趋势(2020–2025):2020年:11篇、2021年:20篇、2022年:16篇、2023年:18篇、2024年:10篇  年均仅10–20篇,属超小众专业期刊,内容高度围绕德国及德语区精神卫生法(如德国《PsychKG》《BtMG》)、司法精神病鉴定程序、强制住院制度等;

期刊年发文量

 

5.收录偏好

偏好维度 具体表现
1. 法律体系 ✔ 德国《精神卫生法》(PsychKG)
✔ 瑞士/奥地利类似立法
✘ 普通法系(英美)或大陆法系非德语国家研究
2. 核心议题 ✔ 强制住院的司法审查
✔ 刑事责任能力鉴定(§20 StGB)
✔ 精神病患监护权与自决权冲突
✔ 医疗保密 vs 公共安全披露义务
3. 文章类型 ✔ 案例评析(以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为主)
✔ 立法评述
✔ 伦理-法律困境讨论
✘ 实证研究、量化分析、跨文化比较

 

6.研究方向

①精神病患者的强制住院法律程序(依据德国《PsychKG》等)
②刑事责任能力鉴定(§20 StGB)
③医疗保密义务与公共安全披露的冲突
监护制度、自决权与人权法(如欧洲人权法院判例)
④司法精神病专家证人制度

 

7.期刊价值分析

核心优势
①交叉领域权威性:作为法律与精神病学细分领域的老牌期刊(1983 年创刊),SCIE+SSCI 双收录资质在同分区中稀缺,适合该领域 “深耕型” 研究者发表专项成果;
②竞争压力相对可控:年发文量仅 10-20 篇,虽总量少,但因聚焦小众领域,同类研究竞争人数少,若研究方向高度匹配,可避开大众领域的激烈竞争;
③无预警风险:未被列入任何国际 / 国内预警名单,自引率 25%(虽接近 15% 预警线,但未超标),学术诚信合规,成果无 “期刊风险” 顾虑。


核心劣势
①IF 不达标风险:0.8 的 IF 低于 90% 高校 / 医院 “毕业 / 晋升 IF≥1” 的硬性要求,盲目投稿可能导致成果无法使用;
②发表效率低:平均审稿周期 12 周,且小发文量可能导致 “排期延迟”,全程发表周期约 6-8 个月,低于同分区期刊平均效率;
③成果转化有限:国内对该细分领域的国际成果认可度较低,发表后对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的 “加分效应” 微弱,投入产出比失衡。

 

8.适合人群推荐

①在德国攻读法学或医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
②研究课题直接基于德国司法或医疗档案;
③导师为德语区法律-精神病学专家,可全程指导;
④所在单位明确承认ESCI且接受德语期刊。

 

9.投稿经验分享

投稿经验一:即使英语流利,也需掌握法律德语(如“Unterbringung nach §63 StGB”“Geschäftsfähigkeit”等术语),且期刊不提供英文全文选项。→ 某留德博士尝试投德语法学刊,因“语法错误被审稿人质疑专业性”,最终撤稿。


投稿经验二:若你的研究是“中国《精神卫生法》第30条强制医疗程序分析”,即便方法严谨,也会因缺乏德国法比较或本地数据被拒。→ 知乎有用户总结:“这类期刊只关心‘德国法官明天怎么判案’,不关心全球理论”。


投稿经验三:多所985/211高校明确要求:“仅SCIE/SSCI/A&HCI收录期刊计入科研成果”。而《Recht & Psychiatrie》仅被ESCI(Emerging Sources),属Web of Science边缘库。→ 某东部高校科研处2024年内部通知:“ESCI期刊不作为职称评审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