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咨询
了解相关问题

加急服务
了解相关问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IF= 1.5,中科院4区,JCR Q3,心血管影像技术 + 临床影像评估为主,实用性强但学术影响有限,适合中小规模研究投稿!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创刊于1985年,由 Springer Netherlands 出版)是一份聚焦心血管影像学的专业期刊,覆盖心血管病的影像诊断与影像引导下干预、影像新技术开发与评估、影像在风险分层或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影像方法在临床中的验证与比较等方向。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小类4区,核医学小类4区,JCR分区为Q3。该刊既发表技术开发与影像处理类研究,也收原创研究与简短报告,对影像设备、算法、多模态影像整合等方向较为关注。
期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ISSN:1569-5794
创刊时间:1985
影响因子:1.5
实时影响因子:1.471
五年影响因子:1.9
中科院分区:4区
JCR分区:Q3
自引率:6.7%
年发文量:248
发行频率:Bimonthly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1.5,实时影响因子1.471。
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4区,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小类4区,核医学小类4区,它在影像技术应用与临床影像评估中有实用性强的优势,如果研究设计合理且与临床紧密结合,也可以作为“稳妥稿”的选择。
JCR分区为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小类Q3,核医学小类Q3,这个期刊既不属于顶尖影像或心血管期刊,也不是最低端,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6.7%,属于正常范围。
预警情况:2020-2025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收稿范围:涵盖一系列成像方式,例如 MRI、MSCT、X 射线成像、血管内成像、核心脏病学和超声心动图。
稿件类型:原创研究论文和涉及成像方法及其临床研究应用的设计、开发和评估的研究和临床通讯。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2024-2025年发文量248篇,规模不小但并非顶级刊物。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第2。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审稿周期:官网显示初审时间为6天。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录用最快175天,最慢215天,具体如下:
第一篇:2月20日投稿,8月15日接收
第二篇:2月23日投稿,8月15日接收
第三篇:1月13日投稿,8月15日接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支持开放获取,开放获取费用为339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3万元。
学者1:2023年1.19投稿,先后要求39个审稿人审稿,2月底显示2个审稿人接受审稿,3.1显示收到一个审稿意见,3.26仍未有新的状态更新。总的感觉,编辑部尽心尽力。但赶上毕业季,度日如年的感觉。
学者2:很慢,很慢,和🐌一样的速度。
学者3:我的已经投稿三个月了,还没有动静。
学者4:这个审稿感觉好慢呀。
学者5:2021年11月1号投稿,大约1月回复意见,有两个审稿人,提了若干意见,最终意见是大修。在截至期限前大修完成后,复审半个月后最终于2022年3月3号同意接收。期刊审稿速度较快,审稿人提出的意见较为专业,期望今年****可以上3分。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是一个影像技术 + 应用导向强、投稿门槛相对于高影响期刊低很多的期刊。优点是稳定发表、审稿周期较短、对中小型研究较友好、影像方法验证或设备评估类研究有发表机会;缺点是学术影响力低,引用率不高,在国内外声誉与分区上提升价值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