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咨询
了解相关问题

加急服务
了解相关问题

Hearing Research:IF= 2.5,中科院2区,JCR Q1,耳科学与听力学领域的专业期刊,聚焦听觉系统机制与听力障碍研究,录用速度快,国人发文量大!
Hearing Research由 Elsevier 出版,创刊于1978年,是国际听力学和听觉科学领域的权威期刊之一。2025年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2区,听力学与言语病理学小类2区,耳鼻喉科学小类2区,神经科学小类3区,JCR分区为Q1。该期刊致力于发表与听觉系统结构与功能、听力损失机制及康复干预有关的研究,强调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期刊名:Hearing Research
ISSN:0378-5955
创刊时间:1978
影响因子:2.5
实时影响因子:2.468
五年影响因子:2.9
中科院分区:2区
JCR分区:Q1
自引率:12%
年发文量:126
发行频率:Monthly
影响因子:近两年影响因子保持稳定,最新为2.5,实时影响因子2.468。
中科院分区为医学大类2区,听力学与言语病理学小类2区,耳鼻喉科学小类2区,神经科学小类3区,在听力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但整体影响力不及综合性医学顶刊。
JCR分区为听力学与言语病理学小类Q1,耳鼻喉科学小类Q1,神经科学小类Q1,定位较为专业化,适合从事听觉机制、耳聋研究与康复技术的团队。
自引率:期刊自引率目前12%,整体引用情况健康。
预警情况:2020-2025年均不在预警名单中
收稿范围:论文应涉及动物和人类的听觉解剖学、生理学、心理物理学、成像、建模和行为研究,以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涉及前庭系统的论文也被考虑发表。还将考虑关于听力比较方面以及药物和环境污染物对听力功能影响的论文。当临床论文有助于理解正常和病理听力功能时,它们将被接受。
稿件类型:发表原创研究论文、评论和小型评论文章、快速通讯、方法/协议和观点文章。
年发文:期刊年发文量2024-2025年发文量126篇,中国学者近年来投稿活跃,尤其集中在噪声性耳聋、人工耳蜗、遗传性耳病、听觉皮层机制等方向。
国人发文占比:
中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第2。
WOS数据显示,近三年国人投稿量最高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复旦大学。
审稿周期:官网显示初审时间为4天。
录用率:官网未分享录用率。
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录用最快81天,最慢163天,具体如下:
第一篇:3月9日投稿,8月21日接收
第二篇:5月30日投稿,8月21日接收
第三篇:4月29日投稿,8月11日接收
Hearing Research支持开放获取,开放获取费用为392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8万元。
学者1:录用率没那么高吧。
学者2:过去不错的,现在这么跌下去,很吓人。明年想再回到3分水平,也许真心太难。
学者3:约6个月杂志分数挺高,但是审稿时间过长,课题组2篇文章,1审均超过6个月。编辑非常认真。
学者4:这个杂志非常靠谱。 4月24日投稿,6月6号给了大修。7月29日再次提交,9月21日再次给了大修。11月1日第三次提交,23日就给了小修。12月1日第四次提交,8日接收。一共两个审稿人,小修之后貌似是编辑决定的,没有经过审稿人。 审稿人特别负责,连语法的错误还有词汇的选择都帮着改,我现在看这篇文章跟一开始的版本比真是天壤之别。第一次大修的时候也找过一个专业语言润色的机构,但是效果不好,只是改了些表面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懂这个领域的内容,语法对但是表达不好的句子基本没有改。审稿人让找一个本领域内的native speaker修改。后来导师帮着找了一个美国的大牛,改之后真的好了许多!
学者5:投了一篇,两个Reviewer都认为scope不是非常符合。但主编似乎很感兴趣。最终还是接受了。只要主编认为对这个领域比较重要就有机会。
Hearing Research是国际耳科学与听觉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强调听觉系统机制与临床转化。期刊在耳聋机制、康复技术(人工耳蜗、助听器)、神经听觉研究方向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审稿人特别负责,编辑非常认真,具体审稿速度和文章质量直接挂钩。